化學萎凋會讓茶葉所含的醣苷(醣與萜烯terpene的化合物)因濕度略微增加的關係,使醣與香氣成分的萜烯分開。
同樣在1960年代,不太會變的部分,還有禮堂,電影內的禮堂有一幕因為劇情需求,屋頂結構內有斜屋架撐桿的「洋小屋組」都被揭出來了這裡,我想從「場景、文化衝突、口音」這三方面談談不同的《返校》。

到了2019年,要拍1961年可就沒那麼容易了。不過,如果不是刻意營造標準口音的話,除了強調工友的鄉音,以及布袋戲偶與雨夜花出現時有台語外,片中少了本省、外省原生家庭,影響小孩學習標準國語的口音落差,也少了許多1960年代的特別流行用語。政府自2000年開始大量拆除木屋、日式宿舍,以及許多舊時代公共設施的消失,再加上建築又多了數十年的自我凋零,剩下適合拍攝的地方可能都是單點單點(而且被修復過)的老屋。而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2019年要想辦法對1961年做場景再造,用的可能是經過指定、保存、修復後,重新出現的文化資產,這跟楊德昌在1991年要找現存使用中的眷村,以便造景,兩者狀況可完全不一樣。我們可以發現,少年、少女,包含老師們的國語,就跟我們現代人說的別無二樣。
而《返校》當中,就只有刻意出現的幾句台語,和外省退伍軍人的口音,能略微帶出時代氛圍了。電影團隊沒有透過後製把校舍弄新,讓整座校舍顯得不符時代背景。depleted 被消耗的)相關詞彙: solicit 索求 manipulator 操縱者 victim 受害者 compliance 順從 exploit 剝削看完文章和相關影片後,希望大家都能更覺察自己在情感上的界線,以更健康的方式與他人建立愉快的溝通。
」「你現在出門,就不用回來了情緒勒索者試圖讓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和安全感、充滿罪惡感,讓你覺得自己很自私,情緒勒索者也常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你覺得自己瘋了。Susan Forward的書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情緒勒索: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中,有個章節名稱叫作「一個巴掌拍不響」(It Takes Two),表示情緒勒索其實與雙方都有關聯。」以上這些話都是情緒勒索。
(push… to the edge 把…逼到絕境)You are not taking me seriously when I tell you how unhappy I am.在我告訴你我有多不開心的時候,你沒有認真看待這件事。她鼓勵被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思考自己的心態和應對方式,做出具體的行動,在雙方都冷靜時溫和而堅定地談談,設立自己的界線,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情緒勒索者哪一天能有所改變。

心理治療學者Susan Forward對此提出「FOG」這個術語,三個字母分別為Fear(恐懼)、Obligation(義務)、Guilt(罪惡感),是情緒勒索者與受害者間常見的元素。」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可以拒絕我的好意?」「你不買這個送我,就是不愛我。」 「你不跟我一起去沒關係啊,分手算了。(be treated with sth. 以…對待)You are pushing our relationship to the edge.你正在把我們的關係逼到絕境。
」「你現在出門,就不用回來了。筆者小V就曾遇過時常以情緒勒索來達成自己目的的對象,若不照著對方的意思行動,對方就會非常不悅,甚至演變成言語暴力或是失蹤以逃避溝通的情況。depleted 被消耗的)相關詞彙: solicit 索求 manipulator 操縱者 victim 受害者 compliance 順從 exploit 剝削看完文章和相關影片後,希望大家都能更覺察自己在情感上的界線,以更健康的方式與他人建立愉快的溝通。(take sb. seriously 認真看待…)We need to find ways to deal with conflicts that do not leave me feeling emotionally abused, worn out, and depleted.我們需要想辦法處理衝突,讓我不會有被虐待的感覺、找出不會讓我感到疲憊不堪或被消磨殆盡的方法。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指「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試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甚至是:「你如果跟我分手,我就自殺

Photo credit: Reuters/ 達志影像新加坡對尋求供水獨立的堅持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供水也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香港水資源管理策略:「攬炒」?當國家缺水時,香港還可以置身事外嗎?特區政府施政風格向來「志在求易、事必避難」。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就着上述內媒的想象,對「Water Revolution」的現實考慮多作反思。按現時的技術發展,政府預計到2060年新生水和淡化海水兩項新水源可供水分別約佔55%及30%。鄭教授前高官朋友的想法其實並不稀奇,新加坡(以及其他城市)對食水供應之事的確很敏感。對於新水源的開拓,卻一直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完全沒有提及實際計劃及目標。「斷水論」早聞於2012年,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前副主任陳佐洱就三番四次提出截斷水源來懾香港人順從,但特區政府對這說法不以為然。加上購自馬來西亞的食水,國家有「四個水龍頭」提供安全穩定的食水供應。
與香港同樣缺乏食水資源,新加坡需要長期依賴向外購買。根據2008年水務署公佈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下稱《策略》),其主要內容是用水需求管理及供水管理,當中重點是「先節後增」,強調節約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長。
雖然中國80%水源集中在南方,但南方近年亦深受全球暖化及極端天氣的影響,降雨量不斷下降。在2000年前,它的食水供應主要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及本地收集的雨水。
《策略》的重中之重是要節約用水,但多年下來香港仍然是全球人均用水量最高的地方之一水務署工作的成效可見一斑。如果香港被斷水,真的是個麻煩,但香港政府卻不見得看重這個水的危機。
2015年有報章提及香港供水來源單一的危機時,水務署的回應是:「香港和廣東省同為中國的一部分,並不存在中斷供水的風險。儘管那時我並不認為能做到完全獨立,而且就算只是減少依賴,仍會讓我們永遠淪為衛星國(是指一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受外國很大影響及支配的獨立國家),但我們還是展開了尋求供水獨立的計劃。Photo credit: Newscom/ 達志影像再說東江。如果今天馬來西亞斷水,對新加坡是會帶來一些麻煩,但新加坡政府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時間表以達至供水自給自足,不消半個世紀就不需要對供水者「掐頸就命」了。
在新的供水來源方面,積極投資再造水和海水化淡項目。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已故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2008年6月25日的一個訪問中回顧:「宣佈獨立後的幾天,馬來西亞總理告訴英國高級專員,如果新加坡不聽我的話,我會關掉供水。
中國雖然佔有全球6%淡水資源,位列世界第六名,但中國同時佔有全球總人口21%以上,因此人均水資源只有2100立方米/年,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文:何偉歡(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項目主任)、羅金義(香港教育大學大中華研究中心聯席總監)在中國大陸頗具知名度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鄭永年月前接受《人民日報》訪問,談及香港的反修例運動,問及這將如何收尾時,他回應道:「我一個朋友是新加坡前高官,他就說,你只需要威脅斷水就好了。
不過,新加坡政府早已意識到長期依賴單一供水來源是一大危機,過去多年致力令供水來源更為多元化,積極尋求水資源自主:在本地雨水方面,建有17個水庫,並擴大集水區範圍至全國3分之2的土地總面積。」鄭教授在訪問中有表明「這當然是玩笑說法」,但依然被不少中國媒體以「人民日報採訪鄭永年:斷水就可終結香港亂局」為標題廣泛轉載,引起中港兩地網民甚大迴響。
根據新加坡國家水務機構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和本地儲水庫的供水量約佔食水供應的45%、再造水和海水化淡各佔30%及25%。因爲新加坡人很敏感,馬來西亞不給喝水就麻煩。」香港真的不存在被中國中斷供水的風險嗎?即使從非政治角度看,我們也必須知道,中國其實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當時我就知道必須降低對馬國的依賴。
根據廣東省政府水利廳水資源數字顯示,1956年至2005年東江水平均流量為331億立方米,但在2001年至2010年間跌至231億立方米,降幅近30%。當中以首都北京、直轄市天津最嚴重,人均水資源分別只有137.3立方米/年及83.5立方米/年。
國際公認的水資源緊張警戒線為人均1700立方米/年、短缺警戒線為人均1000立方米/年、嚴重短缺為500立方米/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因為這是關係生存的大事。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在1961年和1962年簽定的兩份供水協議將於2061年屆滿。根據2017年中國各省級行政區人均水資源數據顯示,有八個省份的人均水資源是低於500立方米/年,屬於「嚴重短缺」。